CHL教材《新启蒙汉语》的创新点述评

江岚

 

华裔有识之士在美国开办中文学校,为下一代提供学习汉语,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机会,己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然而到中文热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金发碧眼们走进汉语课堂的今天,中文学校里的华裔新一代身体里的那点汉语基因,在强大的英语世界包围下,依然令人遗憾地呈现为碎片化的状态。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种状态更为明显。所谓碎片化,指的是这些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点断裂而缺乏系统性,词汇积累单薄,语用能力处在半文盲的阶段。这种现象直接指向一个近于严酷的结论,那就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CSL)一大分支的汉语作为承继语教学(CHL),仅仅依靠学生家长们单纯的善意和热情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作为教师们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学生们获取语言知识的主要凭藉,其内容与形式实用与否,成为CHL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要素。

如果让学生们承继汉语言,圆满完成交际任务是CHL毋庸置疑的教学总目标,则相关教材的职能、结构和效能否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们的实际要求,无疑是评估其实用性的客观基础。数十年以来,中文学校里使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教材,大多来自于汉语的母国。这些教材普遍存在形式较呆板,语料无新意,甚至字词句的英文翻译不理想等明显的缺陷。究其原因,无非是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背景差异太大。国内的“教材编写者缺乏对海外华裔孩子的了解,不知道这些学生既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也不是纯粹的美国孩子。”作为新移民的后代,这些孩子对汉语固然存在先天的亲缘关系,但周末的中文课毕竟是被家长们半强制的“额外”学习,他们普遍缺乏要学好汉语的主观积极性。因而教材的内容本身是否符合他们的认知预期,能否切合他们的习得特点,必然要成为组织语料与选择场景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