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北京语言大学  赵菁

现有的课程体系几乎都是按照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按技能设课或操练,朗读课基本上还是一项空白。有的人将朗读归入语音教学,有的将它归入阅读教学。

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中,声母、韵母、声调的教学占据着主要地位,语音教学只停留在枯燥的单音教学阶段,忽视了语调及语流的教学。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几乎就是默读(包括精读和泛读),在初级阶段,主要是识记汉字,用眼读,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记忆效果差;到了中高级阶段,以讲代读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串讲,引导学生机械地拆分篇章的结构、分析语法,使学生失去了自己消化、感悟、品味、欣赏的热情。

    传统的课程忽略了汉语语言特别是汉语语音的魅力,而许多人学习汉语恰恰是受汉语语音的吸引,汉语声调的抑扬顿挫,重音、叠音、双声叠韵、同韵相呼等,使汉语充满了音乐的律动和节奏的灵性。

为此,我们倡议在低年级开设朗读课。赵元任曾说:“一失音成千古恨”,对初学者来说,语音尤为重要,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否则日后很难纠正。

朗读的意义不仅在“读”,它的意义大致有四个:

其一,朗读是对文字的全方位的把握。

我们说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借助视觉器官的“读”,我们会将“形”和“义”相连接,而借助于听觉器官的“听”,我们会将“音”和“义”相联接。而当我们朗读时,“眼观其形,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义”,眼、口、耳、心多种感官同时作用,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音,在朗读的同时,视觉的文字符号与听觉的语音形式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实现了语音识别系统和文字识别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化,这就使语言的形、音、义在脑中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音义对应模型。因此,朗读是集中了识形、辨音、辨义多功能为一体的训练,是对所学的语言形式更为有效的记忆方式。

在美国低年级开设拼音汉字为一体的朗读课,在输入给学生汉字这一视觉映像的同时,通过发声训练构成汉字与声音的联想,将拼音、汉字、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为随后的汉字教学作铺垫,适当地克服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

其二,朗读加强了语调和语流教学。

朗读时多种感官相互协调所产生的“场”效应不仅强化了学生脑中的音义对应模型,并且连同声调不同的音节间的多种组合形式以及跌宕有致、波澜起伏的语音流也同时储存在了记忆当中。

林涛先生(1996)说过:“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不在声母和韵母,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

对掌握四声困难的国家的学生来说,汉语的抑扬顿挫是焦点。比如汉语的每一种声调都能和其他声调组合,产生出更多的声调调型。美国学生习惯用英语语调来代替汉语的声调,但在英语中,调型是受限制的,也是有限的,因此,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单字或词组的声调,但一进入句子,受前后音节的影响,声调调型发生了改变,就会不知所从,不会处理音变;还有的学生发单音个个准确,整个句子的腔调却很不自然;再有由于汉字缺少停延的标志,有的学生会因停延不当而产生破读。这是由于传统的语音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声、韵、调的教学上,而忽略了对于汉语语调及语流的把握。

其三,朗读有助于把握汉语的节奏和韵律。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节奏是其灵魂。汉语的七种节奏形式(音步、声韵、平仄、扬抑、长短、重轻、快慢)中,人们称音步、长短、声韵、平仄为主旋律。在朗读时,一个句子会按照意群大小分为几个段落,会在语流中形成一个一个的自然的语言节拍,每个节拍一般都有一个重音,使得整个篇章听起来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汉语的韵脚可以构成语言的回环美;平扬仄抑,构成了对比的形式美;叠音、双声叠韵具有和谐对称美,这些语音成分的连续交替出现,构成了语言的音乐美。因此,具有主旋律的语音链一定是优美的,违背了主旋律语音链会变得生涩。

朗读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汉语抑扬顿挫的优美节奏和韵律。

其四,朗读可以直接促进听力的发展,可以潜移默化出对语言的直觉——语感。

朗读的过程也是聆听的过程,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短时性存储与加工的过程。在口诵的同时,又由耳来监听、捕捉话语中的信息及情感特征,用心来感受行文的基调、语言的力度、潜在的韵味、深远的意境及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语音链发生作用,语言各要素组成的言语体系、词句的组合搭配、句式的变化、语境的琢磨、言语的通畅协调等同时进入大脑,激活大脑中的相关经验,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感知、判断、理解,并伴随着产生情感体验,最终在脑中形成了一种对语言的整体理解和深层感悟,赋予语言以生命。因此,它是一个复合的认知过程。

在此,我来介绍一下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一年级新开设的朗读课程,是如何通过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直观地呈现出汉语语音的面貌,促进了教学。

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穿插视频等手段巧妙地导入,使学生迅速融入语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使学生感受行文的感情基调、语言的力度、气势、韵味和意境,掌握节奏和速度,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3. 通过多种手段的训练,如认读、听读、带读、仿读、讲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正音和词句朗读训练,确定重音、停顿,加深理解,把握语调,同时,教会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

4. 变换方式,分组训练、分角色朗读,形成热烈、活跃的气氛,有意识地表达特定人物的性格。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所使用的由东方正龙公司开发的NEWCLASS系统。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功能有:

[1] 视频——插入一些图片、动画、电影片段等。

[2] 跟读——将范读的录音输入到学生的学习机里,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控制速度、重复的次数,可以同时将范读和自己跟读的情况录下来,进行对比。

[3] 辩音——听音记音,通过机器自动诊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测试结果,及时纠正。

[4] 分组、分角色朗读——教师可以不断地变换出不同的组合,让学生跟不同的对象谈话,教师可以随时将分组练习的情况录下来,在全班进行示范并分析。

       还有我们正在与之合作的由北京泰利通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朗读

与正音人机交互平台,这个教学软件的先进性一个是它的舌位发音解析图,

可以将发音的整体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另一个是它的智能语音诊断和信息反馈系统。这个智能语音诊断可以将学生所读的词语、句子、篇章的语音面貌用图形和文字同时呈现出来,可以呈现出音的标准音波形和录音波形,相互对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矫正发音和声调。我们计划下学期将这一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5. 表演,这是最后的验收,使学生有感情地读,忘我地读,带着个人情感去读,读出真情实感。

在最后的阶段,每个朗读者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强化个人的情感体验,因此,朗读又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及个人魅力的活动,能够呼唤学生主体身份的回归,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